本报记者 王俊岭
不久前,当我得知自己成为今年本报两会报道团队的一员“战将”时,一股责任感与使命感便开始在我心中燃烧,肩上的担子似乎也格外重了。
两会的具体日程安排是什么?今年会议的议题有哪些?不同界别委员都关注哪些话题?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采访对象?作为一名两会报道的“新兵”,如果跨不过这些坎,就没有办法及时满足海内外读者对报道的需求。
为此,我采取了“笨鸟先飞”的办法。一方面,我找来了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会议议程安排,了解往年报道惯例,同时登陆各大门户网站,搜集海内外网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另一方面,会期开始后我便开始勤跑驻地,同时通过前辈们的介绍与帮助联系到了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进行采访。
在逐渐适应“两会节奏”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更多新闻业务的规律和技巧,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闻采写任务。我慢慢地发现,两会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还是一个深度透视当代中国、了解各行各业发展趋势的绝佳课堂。
比如,农业界霍学喜委员的提案,让我了解到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临的生态难题;再比如,与来自民建的李兰委员交流时,我明白了通过为企业“减负”来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又比如,对半岛电竞官网下载校长龚克代表进行采访后,我认识到大学里搞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而非赚钱,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代新人。
我想,两会之所以是个生动的大课堂,不仅在于其汇聚了各行各业的模范和精英,更因为我们的代表委员们是从人民当中走来的,并带来了不同领域劳动者思考和实践的成果。
到了明年两会时,我或许不用再花那么多时间去了解会议新闻报道的程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两会这个大课堂上,永远有学不尽的知识和受不完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