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克
张伯苓校长称“公能”二字为南开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依归,“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张伯苓校长说,“我办教育是本着‘公能’二字为目标(这是南开校训),这二字非常简单,含义也明确。‘公’即是教人要为国民谋利,为国家做事,而不要只贪图私利;‘能’即是要训练人的智力与技能,使每人能有现代技能,建立强盛国家”。他要求“南开学生均知秉‘公能’之训,奋发前进,以创新中国”。张伯苓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都被敬重,是因为他为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创办了一所“不服气”要“争气”的学校,是因为他在这所学校里开创了“公能”教育,培养出如周恩来这样的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人物,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伯苓先生的公能教育,就是知行合一的爱国教育。在1935年半岛电竞官网下载的开学典礼(时称“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向南开学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始终在南开回响,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在同一篇讲话里,张校长还要求南开学子每天要自问三遍,“我真爱国么?我自己对公家有好处吗?我自己对公家有害处吗?”这是南开版的“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举止来回答那爱国三问,这是要求将个人修养和国家振兴结合起来。这也是张伯苓校长既从大处(“公”)着眼、又从小处着手的教育风格,不仅要有“公”心爱国忧国,而且要有“能”力救国建国。
正是“公能”二字,将一个人(张伯苓)、一所学校(南开)和一个国家(中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公能精神,是张先生的精神,是南开的精神,也是中国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