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文静 李哲夫)7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做客“南开伯苓(化学)系列讲座”,为化学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配位化学发展思考”的学术报告。化学学院副院长王佰全,陈军和学院百余名师生共同听取了报告,报告由程鹏教授主持。
讲座上,郑兰荪教授结合自己在配位化学领域多年的研究体会,以及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从基本的配位化学原理出发,揭示了当代配位化学的前沿领域。郑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讲座后,郑兰荪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并详细解答了师生提问。
郑兰荪教授1954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是厦门大学化学系77级学生,首届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留美研究生(CGP项目),师从C60的发现者、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malley教授,参与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1986年在美国Ric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回国后一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是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兰荪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原子团簇的形成和反应规律研究;原子团簇的宏量合成方法设计与应用研究;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配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已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400多篇。“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担任973计划项目“物质性能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首席科学家。
郑兰荪教授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教育家,一直坚持为一年级本科生上课,深受学生的好评。目前担任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领导我国化学教育改革。此外,郑兰荪教授目前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