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理念:津南新校区是半岛电竞官网下载办学的拓展与延伸,与八里台校区的发展一脉相承,是新时期南开办学上台阶、上水平、国际化的硬件保证,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新校区。
建筑设计方案:主校门 图书馆 教学楼 行政楼 博物馆 ......【详细】
圈层式空间格局
规划方案A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同时在空间层次上形成“公共空间-半公共书院空间-私密院落”3个层级。
两轴:南北向景观主轴和东西向景观主轴。前者南起纬八路主校门,向北经行政楼、公共教学楼群,并以图书馆为对景;后者西起纬四路校门,同样以图书馆为对景,并沿中央带状绿地向东延展,最终以经六路次校门为收头,沿轴线布置多个文化建筑。
三环: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步行环路,其中车行环路居中,两条步行环路分居内外,共同将各个功能区串联为整体。
双心:东西校区以湖面为核心的两个景观中心。20米校际联络线将新校区分为东西两片,由此规划分别以水系及湖面为核心组织东西两个景观中心,其中西部为主中心,同时也是一期建设的主要区域。西部景观中心东侧安排主体建筑楼群,设置图书馆、行政楼、公共教学楼、基础实验楼、信息楼等重要公共建筑。
圈层式组团结构:以中央绿地为核心布置书院组团,并形成两个圈层的功能带:内圈层为教学科研功能带,设置公共教学楼群及4组院系楼;外圈层为生活运动功能带,设置5个学生公寓组团、1个教师生活组团、3个体育运动区,主校门两侧则为景观考虑,分别设置行政楼群及1组院系楼。
书院式组群布局
规划方案A将教学建筑与生活建筑成组成团有机组合,组群内部围合成院落,取得归属感和场所感。各个建筑组群强调教学与生活混合,注重资源共享、学科交叉与横向联系,形成利于学术交流的、集产学研与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书院式组群布局模式。
具体布局为:
主体建筑楼群——位于主校门以北、景观湖东岸,以图书馆为标志性建筑。建筑群南段为校前区广场、行政楼群和周恩来纪念园。北段以中央水景广场为核心布置公共教学楼、基础实验楼、信息楼。图书馆以北设置二期建设的公共教学楼和基础实验楼。
院系教学区——根据学科相似性和建设分期的要求,将院系楼组合为5个组团,每组组团安排2-4个二级学院。其中,一期建设的文科学科群位于中央绿带以南,现代服务业学科群设置于中央绿带以北,新兴产业学科群设置于校园西南角。
学生生活区——分为5个组团,每个组团容纳学生4-5千人,其中西校区的3个组团为一期建设。学生组团均以学生食堂为中心,采用围合式布局,并与院系楼群共同组成书院。组团内部沿步行环路设置学生服务街,组团外围就近安排体育运动场地。
教师生活区——设置于校园东部,经六路校门以北设5个教师周转房组团,校门以北南设学术交流中心、访问学者与进修生公寓,校门正对设教师活动中心和纪念馆。
体育运动区——分为3片,其中西北片为主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均靠近生活区,便于师生就近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便于分期建设。
后勤服务与特色建筑——学校后勤用房和校医院设置于校园西北角。为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弘扬南开精神,规划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在校园绿地中分散布置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科技展示馆、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特色建筑。
可生长式分期建设
为使整个校园拥有长期持续的“升级”能力,规划方案A采用由西向东的分期建设步骤,以书院为建设单元逐步实施,可保证每一期建设校园建筑和环境的完整性,使新校区的建设过程类似细胞的分裂方式一样有机生长,每一次的扩建均成为“功能的升级”而非“因缺而补”。
一期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校园西部,二期建设项目集中于校园东部,可持续发展建设期则继续完善各个项目。为满足校园后续发展需求,规划于校园东南角及西南角设置两片预留用地,近期可堆土成坡,设置为苗圃或景观绿地,远期再按需发展。
交通特色
人车分流:校园内除车行环线以外,还组织了内外两条以人行、非机动车和太阳能电瓶公交车为主的功能性步行环线,构筑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道路交通分析图
(1)校门及出入口:新校区设出入口6个:礼仪性主校门设置于校园南侧纬八路。以车行为主的次主校门设置于西侧纬四路和东侧经六路。北侧纬六路设侧校门,以通行学生非机动车或地铁人流为主。另外,校际联络线上设南北两对出入口。
(2)车行系统:车行系统以20米主环路为骨架,快捷、流畅、可达性强。道路线型曲直结合,取得空间收放、步移景异的效果,并有利于减缓车速。
(3)静态交通:新校区机动车停车采用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建筑群的地下车库兼作校园的人防设施。非机动车停车则按照“就近、多点、分散、小型”的原则,分散布局。
合理步行尺度:以师生的合理步行尺度为依据,布局校园各个功能组团,同时建立完善的步行系统。步行系统包括步行广场、功能型主步行道和自然型休闲漫步道。10米的功能型主步行道是联系各个功能区的人行、非机动车与公交电瓶车通道,采用“内外双环+穿插连接”布局。2-4米的自然型休闲散步道分散设置于绿地中,强调随性与自然。
绿色交通:规划方案A结合内外两条功能性步行环线,设置太阳能电瓶车公交系统,鼓励自行车等清洁环保的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环形公交线路按400-500米设停靠站,并安排两个存车场。
环境特色
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格局的拓扑:规划方案A在校园中部形成中央带状绿地,并沿绿地南北布局书院建筑组群,拓扑、转译了海河教育园区“中央绿带、东西分区”的空间格局,中央绿地还成为教育园区生态公园的有机延伸。中央带状绿地呈“中心放射+掌状”形态,并向周边延伸出多条绿脉。
校园建筑群与自然环境的共融:新校区绿地系统分中央带状绿地、书院组团绿地、教育园区生态公园与外围隔离绿带3个层次,并将其作为各功能组群之间的有机隔离,形成绿荫环绕、水绿共生的格局。
生态化园林化的环境设计:规划方案A注重基地“三分水、七分园”地貌特征,结合现有水系,形成“一环+两带”的水系格局,并突出生态化、园林化的景观特色。“一环”即环状护校河,“两带”即东西校区的两条南北向带状景观水系。景观水系蜿蜒曲折、收放自如,局部放大为湖面。同时,规划通过4座水位调节闸控制与调节水位差,通过生态湿地净化水源。滨水绿地以原生态、湿地化为特色,同时借用开挖水系的土方营造地形、堆土成坡。滨水岸线则按照不同区段,分别设置人工型驳岸和自然型驳岸。
文化特色
画龙点睛的文化建筑:在校园绿地中点缀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突出文化氛围。
书院院落的场所精神:书院建筑院落为师生提供了半公共半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由归属感与领域感产生的“场所”精神,也体现出人性化关怀。
传承南开历史文脉的建筑风格:新校区传承南开老校区的历史文脉,以古典式建筑风格突出文化底蕴,强调大气、古朴、洋气、厚重的韵味,并与老校区的建筑空间尺度和建筑文脉取得呼应,体现南开精神。
生态特色
清洁能源利用:新校区重点考虑了太阳能、地热供暖、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并注重校园智能控制系统的建立。
节能减排技术:规划方案A在新校区采用雨水回收、中水循环利用、余热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与利用。
绿色环保环境: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还注重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环保的环境设计,并针对性地提出盐碱地改良与污泥处理措施。
建筑特色
建筑设计以现代元素与古典构图结合,以红砖穿插白色线脚为主要材质,强调光影和韵律感,突出南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注重生态技术与建筑立面、建筑屋顶的结合。
在建筑空间形态上,注重院落围合与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空间形态,强化场所感与交流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