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慧
虽然酷暑难耐,但今年复旦大学1000多名本科生自6月25日就开始了暑期课程的学习。这是复旦大学建校以来首次实行暑期教学活动,推出“第三学期”是一种尝试,也是复旦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案。
课程:围绕学生兴趣
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郑方贤介绍说,此次暑期教学活动为期5周,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公共知识型;第二种是正常教学中与其他课程冲突而选修量又比较大的;第三种则是季节性比较强的,其中也包括一些技能性较强的如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等课程。所有这些都是公共选修课,偏重于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
郑方贤强调,暑期教学活动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课程。今年因为SARS的原因,很多学生“五一”期间都没有回家,所以复旦教务部门在考虑暑期课程的安排时,颇为担心学生可能会兴味索然。但活动推出后学生反响还是比较热烈,目前已有1133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暑期课程的学习,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如英美概况、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游泳、乒乓等课程的报名人数都超出了计划,有的学生甚至抱怨说:“暑期教学活动好是好,就是报的人太多了,挤不上。”
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充分考虑暑期的季节性特点和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是复旦首次暑期教学活动的最大特色。郑方贤认为,暑期教学活动能够赢得学生青睐,与学校当初对暑期教学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暑假2个月很多学生都在快乐地享受惬意的假期生活,但是看看学校周围的各种英语班、计算机班还有网球班人满为患,就会明白暑期培训市场异常火热。于是,学校想到既然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学校何不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之门呢?再者,在正常教学时间由于受教育资源所限,很多很热的课程常常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冲突,学生没办法选,现在可以通过暑期增加学习的机会。
配合暑期教学活动,复旦大学今年还首次实施了“大学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鼓励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学校给予每人2000元的项目资助,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进行专人指导。
老师:一切为了学生
今年复旦推出首次暑期教学活动也可谓一波三折,先前由于受SARS影响,本来计划好的暑期教学活动临时取消了;之后因为情况好转,教务处又向各院系通知恢复暑期教学活动。虽然各院系有点措手不及,但它们都在极短的时间里配备好暑期教学的师资,目前课表上排出的讲课老师中,教授和副教授就有16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接到教务处的通知后,马上安排副教授吴万里主讲暑期的“新闻业务基础”这门课。但是第一堂课让所有学生都感到意外,主讲老师竟然是新闻学院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海贵教授。刘教授的课在全校也是“王牌”课,慕名上他课的学生很多,现在他已经不再给新闻学院本科生上课了,那他为什么还会给选暑期课程的本科生上课呢?刘教授解释说,新闻学院对首次暑期教学活动非常重视,按照课表的排定,本来的确是安排吴老师来讲课的,但后来学院考虑到暑期的特殊性质,为了扩大暑期教学的影响,就决定由他和黄芝晓院长、吴万里老师三个人共同主讲这门课,每人讲4堂。尽管三个人年纪都在50岁以上了,但他们对暑期教学都有着很高的热情,这几天冒着闷热高温坚持到学校上课。
讲授“英美概况”的张素琴老师家在外地,为了暑假教学她推迟了探亲的日期。谈到为什么接受暑期教学的任务,她很直率地说:“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系里把这个任务派给了我,我就接了。”话虽这么说,但她还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以前一般是一个星期上2课时的课,备课时间很充裕,但暑假教学比较集中,一个星期上3次课,每次3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加上考虑到集中上课学生的承受能力,找教学素材也让人颇费心思。这门课要讲到莎士比亚,为了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她特意从朋友处借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VCD放给学生观摩。
暑假通常还是高校教师做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时候,这次因为暑期教学活动,部分教师不得不将自己的学术交流计划推迟或者取消。刘海贵说,看着学生们都能顶着炎炎烈日,流着汗来听课,老师们自然责无旁贷要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学生:暑假会很充实
当SARS降临的时候,学生们曾开玩笑说,等SARS走了,咱就专往人多的地方去,游遍各旅游景点。现在SARS的影响渐渐远去,2个月的暑期生活也开始了,学生却更多地把时间留给了学习“充电”和暑期实践。
按照教学计划,这次暑期游泳课只安排了2位老师各带20名学生,但结果选课的学生有144人,体教部不得不另请6位老师来上课,尽管是“临时组队”,却丝毫不影响课程的教学。电子工程系大二学生小严一谈到他的游泳教练,立刻显得很崇拜:“他曾经是全国游泳比赛季军呢!”小严以前会游泳,但这次听说学校暑期课程里有游泳课,他还是报了名,不是为了学分,而是为了纠正自己的游泳动作,所谓要好上加好。抱有小严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生命科学院大三学生小李说,他自己的学分早就够了,还超出很多,之所以还选暑期乒乓球课,就是想再提高一下。
计算机系大二学生小张家在兰州,这次暑期他不回家在学校选了2门课,分别是管理科学导论和人力资源管理。他开始的想法纯粹是为了打发暑假时光和获取学分,不过从现在上课的情况来看,他觉得选课还算成功,课挺有意思的,而且还能学到不少东西。小张很感慨地说:“这样开学以后我就可以专心上专业课了,也不必为了公选课学分不足而担心。下学期系里要开8门专业课,而且晚上还有上机,哪还有时间再上选修课!”
学生对新推出暑期教学比较感兴趣,但也有学生对此有点不适应。学信息管理与系统的小吴说,以前暑假都是回家的,今年突然和家里说学校有个暑期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和家里人沟通,给家人适应的过程。他认为,学校对暑期教学活动的宣传还不够,如果学校能早点并且深入地将暑期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通知到各院系,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来选择暑期课程。
学校:满足学生需求
复旦的暑期教学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今后会如何发展呢?郑方贤说,复旦计划将更多在正常学期中教学时间有冲突的课程拿到暑期来上,如果可能的话,第二专业的课程也会拿到暑期来集中教学。因为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学校也将尽力满足学生的这些要求。
郑方贤介绍说,2002年在王生洪校长的推动下,复旦大学开始实施以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全面学分制,而暑期教学活动就是学分制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进而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致力于开拓个性化、有一定自由度的学习渠道,努力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说,国外的大学一般也是“两大一小”学期制。复旦大学实施暑期教学活动也是和国际教育接轨的措施,这样做也便于和国外的大学进行交流。
(作者为复旦大学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