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喜堂
大千世界,万象物类,无不有名。而养育一方物种和人的山水土地,亦各有其名。据资料介绍,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地名上千个。如此算来,我国见诸文字记录的地名历史迄今约有4000年了。一个古老地名,不啻是一本密码手册,打开查阅,久已湮没的历史文脉便会清晰“显影”,从中可以解读出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以及先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心愿。
古人多以地理方位为地方命名,陕西的得名,据《国语》讲,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划分召公和周公的封邑,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陕西”地名遂沿袭至今。而关中富平县,夏商时期地属雍州,西周时期则为京畿之地,春秋时期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置县治,屈指算来已有2460多年的历史。富平古称频阳,就是缘于县治设在县境制高点频山以南。地名命名,也与古人的美好心愿相关。如西安古称“长安”,即寓有“长治久安”之意。至于“富平”,当是寓含富庶太平之意了。其实“富平”这一地名是“外来户”,史载,富平县治西汉时期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南,东汉时期迁至甘肃彭原界(今庆阳市西南),西晋时期方自彭原界迁至今天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处,与当时的频阳县并存。东汉末年(包括三国时期)及西晋时期,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从富平县治的一迁再迁中,不难窥知当时非但民不聊生,甚至连“政”亦难安其所。有趣的是,这个“外来户”后来竟取代了“频阳”地名,沿用至今。个中奥秘,大概在于“富平”地名中所代表的人们的美好心愿了。
地名作为中华文化的衍生品,自是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某些基因密码。如受“龙文化”影响,我国不少地名与“龙”有着不解之缘。小时侯,常去富平老城南郊的龙桥沟、卧龙村游玩,但对此地名的来历却懵懂不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弄清这地名是来自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某天,突然石破天惊、电闪雷鸣,村人待外边平静下来,方敢出去观看,只见一条巨龙落于村南,原来是条病龙。枝枝杈杈状若鹿角的龙角低垂着,不断翕合的鳞甲显得暗淡无光,身上落满了黄豆大的绿头苍蝇。不过,一直伸出去三四里远的龙尾却高高翘起,扭摆之间,土翻泥浪,居然形成了一道深沟,可见龙虽有病,但其威势还是惊人的!村人善良,见此龙病困这里,便全村出动,将一担担一桶桶一盆盆清水浇淋在龙身上,使其恢复精神,焕发生气。得此救援,病龙吞云吐雾,随着一声霹雳巨响,那龙昂首探爪,腾空而去。从此,这里便被称为“卧龙村”,而把龙尾翘处呼为“龙翘沟”,后演变为同音异字的龙桥沟。传统文化中的神仙文化,也往往成为地方命名的缘由。位于富平频山(亦称明月山)与玉镜山之间的赵老峪,相传,元天顺年间(一说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位赵姓得道僧人(据说是前宋宗室成员)在此隐居。此老精通医术,常以药济人。神奇的是,他出游或出诊,身边总是伴随着两只斑斓猛虎,或供其骑坐,或遣以送药。当地山民还时见此老和早已得道成仙的药王孙思邈在山顶上对弈清谈。此老圆寂后,其肉身尚存峪中。后人遂称此峪为赵老峪。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此老的一首明月山偈:“明月清风如坐禅,休将意马走山川。此生不修空归去,再遇人身几万年。”赵老峪西邻的金粟山脚下,有一鸿雁村(也叫红眼村),关于这一村名的来历,清代大学者、富平薛镇韩家村人李因笃有首题为《金粟遗踪》的诗可窥其端倪:“明月东遮金粟峰,青莲趺坐有遗踪。传闻六月垂甘露,伏剑空崖制毒龙。”作者在诗的序言中云:相传(观世音)大士降山下红眼村,为女,年十五六,不言。适巨蟒肆害,大士乘之至山上,遂坐化。结合当地民间传说,李诗的大意是,观世音大士曾降临于红眼村,化身为一名叫鸿雁的女孩。鸿雁长到十五六岁,村人还不曾见她开口讲话。这年,当地顺阳河畔有条巨蟒肆虐,搞得天旱无雨,庄稼绝收,百姓苦不堪言。鸿雁姑娘遂持剑力斗巨蟒,将其制服,乃乘巨蟒升空至金粟山顶,而坐化成为一方司雨之神。从此,金粟山一带风调雨顺,百姓感激,遂在金粟山顶为鸿雁姑娘建庙立祀,尊为鸿雁姑姑,至今香火不绝。当年鸿雁出生的村子,也就被称为鸿雁村了。
一些地名背后则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息息相关。如富平贾村,据旧县志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寄居村西的普照寺,且死后葬于斯地(据考证,贾岛遗骨乃葬于四川安岳县的安泉山),此村遂叫贾村了;战国时期,在秦国帮助、护送下,多年流亡于外的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返晋继位,曾经过富平与蒲城交界的临原村,为了纪念这位历尽坎坷、不坠其志的贤明公子,此村更名为到贤村。明洪武三年,在此设镇立集,这里遂称为到贤镇,并沿用至今。此类现象在关中其他地方亦不乏见,如户县地名中则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上古年间流传禅让制度,大禹死后,其子启利用禹的崇高威信,破坏了这一制度,将禹生前选定的接班人伯益赶走,自立为王。受封有扈(在今陕西户县)的有扈氏则认为这样做不合常规,对启不肯让贤的执政合法性表示异议。启为了压服人心,遂亲率大军灭了有扈氏,从而肇始了我国数千年“家天下”的历史(见陈樨常《中国上古史演义》)。此外,还有以当地大户姓氏命名的地名,以地方特产或地形特点命名地名等等。
古老地名,是先人留下的一笔重要文化资源,且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史。同时,打开地名密码,走进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了解地方历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乃至发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皆不无裨益。诚如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1994年,湖北将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由于原有地名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横遭割断,不得不在两年后恢复了“荆州”原名。至于出于急功近利,甚或迎合迷信而随意更改地名,则更不足为训。据媒体报道,有关方面正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国地名的申遗方案,并得到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积极回应与支持。而且,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亦正式启动,斯举对增强政府及民众对古老地名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当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